贷款
2025-07-21 点击:178
一、呆账
①定义:指金融机构(主要是银行)经过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必要法律程序后,确认无法收回或仅能收回极少部分(通常低于 10%)的贷款,且已完成内部核销审批或监管备案流程,在财务账面上进行正式核销的债权。
②核心特征:
已完成法定或内部程序,损失被正式确认;
需全额计提坏账准备,并从资产负债表中核销;
即使核销,金融机构仍保留追索权(如借款人后续恢复还款能力)。
③与贷款五级分类的关系:属于损失类贷款中已完成最终核销程序的特定形态,是损失类贷款的 “终端结果” 之一。
二、坏账
①定义:是 “坏账损失” 的简称,指企业(包括金融机构)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、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(涵盖贷款、应收账款等),是对所有无法收回债权的统称。
②核心特征:
范围更广,不仅包括贷款,还涉及其他应收款项(如企业间的欠款);
无需以完成核销程序为前提,只要确认无法收回即属于坏账;
金融机构的坏账包含未核销的损失类贷款、已核销的呆账等。
③与贷款五级分类的关系:覆盖五级分类中次级类、可疑类、损失类贷款中无法收回的部分,其中损失类贷款的坏账占比最高。
三、死账
①定义:是行业内或民间对长期无法收回、几乎没有任何追索可能的债权的俗称,强调债权 “已失去回收价值”,无官方定义,但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。
②核心特征:
具有极强的 “无回收希望” 属性,通常指逾期时间极长(如超过 5 年)、借款人彻底失联或丧失偿债能力(如死亡无遗产、企业破产无剩余资产)的债权;
本质与损失类贷款、呆账、坏账一致,只是表述更口语化。
③与其他术语的关系:可理解为 “彻底无法收回的坏账”,既可能是已核销的呆账,也可能是未核销但确无回收可能的损失类贷款。
三者的核心区别与联系
①联系:均指向 “无法收回的债权”,本质上都是资金损失的体现,且在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中,最终都可能被划入损失类贷款范畴。
②区别:
范围:坏账>损失类贷款≥呆账;死账是对 “无回收希望” 债权的俗称,范围与 “彻底无法收回的坏账” 重叠。
程序:呆账必须完成核销程序,坏账和死账无需这一前提。
规范性:坏账是会计领域的标准术语,呆账是金融监管中的特定术语,死账是通俗表述。
通过明确三者的定义和边界,可更清晰地理解金融机构对不良债权的分类、管理及风险处置逻辑。